學習歷程

出自 青少年追求卓越
於 2018年5月7日 (一) 03:59 由 Limingyu2007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 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養知識和技能,以便得到更好的工作,因而更加自立。
  • 得到更好的工作,需要足够的知識和技能。培養足够的知識和技能需要投入足够的時間和心力。據研究,一項專業至少需要一萬個小時以上的心力才能有穩固的基礎,若要展現出令人讚歎的才華則需要數萬個小時。
  •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形態的變遷,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不斷更新,人們需要不斷且有效地學習,才能一直勝任不斷中變遷中的較好工作。
  • 全世界,主流的學習方式大概就是接受所謂的正規教育。正規教育在很多國家的很多世代都有不可替代的貢獻,造就了許多人才,對人類社會帶來一定的益處。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所謂的正規教育,許多人在正規教育中無法有效地學習。許多對人類社會有貢獻的人才,也不是正規教育培養出來的。
  • 在台灣在,父母選擇讓自己的兒女在正規教育體制內接受學校教育的,或選擇讓自己的兒女接受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都要不斷幫助兒女在求學期間奠定可以適應未來工作所需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 十二年國民教育現況中,學生升高中的國中會考、或升大學的學測、指考、統測都是為了在國家所限制的科目、年齡、和考試範圍內,區分出考生的程度差異而設計的;學生們從國一開始直到高三,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被學校所安排的學習活動佔滿,絕大部分的學習活動都是為了提高學校的考試成績或國家的考試成績而安排的;甚至學生的課外時間也常常用來準備應付這些考試。
  • 升學考試區分生程度的差異,是目前正規教育制度下的必然作為。整體學生的成績被視為一種常態分布,有平均值和標準差。每一個學生的程度,用距離平均值若干個標準差來界定,必然產生可以量化的高低之別。刻板印象中,好像只要考試考得比別人好,就能得到較好的工作;或甚至以為只有考試考得比別人好,才能够得到較好的工作。
  • 有很多的工作的確如此。提供這些工作機會的機構通常會給予學業成績較優的學府的畢業生。如果想要提高獲得那些工作的機率,就必須在國家考試中得到較好的成績。
  • 許多專業都需要一些共同的技能,其中以語言技能為最優先。
  • 小一、小二、小三
  • 小四、小五、小六
  • 國一、國二、國三
  • 高一、高二、高三